企业故事

抗美援朝

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7工厂(简称3517工厂),是我军为解决部队装备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兴建的军需工厂之一,是我军需行业的一个骨干企业,工厂于1950年冬开始选点,1951年初动工兴建,1951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生产。

工厂投产后,为抗美援朝生产的首批任务是13万炸弹袋,接着是10万套白衬衣,6万套棉衣,然后是3万套单战服,60万双白夹袜。这些任务一批接着一批,有时前一个任务还没完成,后一个更紧急的任务又布置下来了。这对刚刚初建不久的3517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许多生产设备不完善还在修建,特别是水电供应不足,对生产威胁很大。广大军需工人坚持边生产,边采取措施,逐步战胜了困难,保证了紧急战备任务的完成,水供不上来,也们一面筹划兴建水广,一面采取打井(当时打了11口井,只有2口井出水)挖池塘积蓄雨水和利用地面积水过滤后循环使用等方法广辟水源。电力紧张,他们就想方设法节约用电。被服厂由一班生产改为两班生产,星期天也不休息,以弥补因电力不足造成的减产。染布工人为了让有限的电力用到那些更需要用电的车间,他们以人力代电力生产。1952年初,被服厂工人一马当先,掀起了以支援抗美援朝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,并很快扩展到橡胶,发电厂以及总厂各直属单位。

制鞋工人丁厚华开动脑筋,苦心钻研,创制成功了五眼衬的档板,生产量由每天1000双增加到2000双,工效提高一倍。逢纫工郭振海在陆军单战服生产竞赛中,创造了上袖质量100%,产量超过定额80%最高纪录,并带动了缝纫车间按时完成了单战服生产任务,他还善于动脑筋、找窍门,提出了节约缝纫机滑轮与压明线工具的合理化建议。为国家节约1300余元。老工人李金铂患疟疾,高烧到40℃,仍坚持不下火线。全厂干部、工人不分白天黑夜,吃在车间、睡在车间。最紧张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三个多小时。在全体干部、工人的共同努力下,1952年先后完成了八批紧急生产任务,为保障志愿军的军需供应,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有力的贡献。

/div>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2/08/18 17:03:21